编者按:
7月,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上提出,要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打造全领域统筹、全生命周期扶持、全要素配置、全链条开发、全方位宣推的文艺创作生产体系,着力构建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东江波涌,润泽一方热土。古往今来,河源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客家先民南下开基之地,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和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最早的地区、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一直以来,无数河源文艺工作者用青春和热爱浇灌出文艺之花,绘出文艺槎城的繁星璀璨。
【资料图】
为全面展示河源市文学艺术界人才济济、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生产创作文艺精品、投身文化强市建设的积极性,南方日报河源新闻部与河源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推出“河源文艺名人风采录”系列报道,聚焦河源优秀文艺工作者,看他们如何追寻与坚守艺术理想,用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当时的梦想就是把孩子们培养成舞蹈家,没想到自己成了舞蹈家。”近日,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河源市舞蹈家协会主席陈裕红说。
1989年,18岁刚毕业的陈裕红迎来了自己第一份工作——人民教师。一路走来,陈裕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引领了一批又一批孩子走上舞蹈道路。
2004年,陈裕红调到文化馆工作,便开始了她的创作之路。在她的指导下,河源的舞蹈作品开始大放异彩。
10多年来,陈裕红带领市舞协屡屡获奖。但对于未来,她感觉任重而道远。她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她既是一个“大家长”有责任带领会员们走得更稳、更远,也愿意做一块“铺路石”,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舞蹈事业,帮助更多乡村孩子、年轻舞者抵达更好、更高的未来。
8小时内:文化馆的“兼职”
陈裕红是河源市紫金县人,现为河源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广东省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等。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了舞蹈。”幼时陈裕红受父辈们紫金花朝剧团的影响。每当演出时,陈裕红都会在一旁跟着唱、跟着演,耳濡目染,她的舞蹈梦慢慢深种。
陈裕红表示,在她小时候学校没有音乐和舞蹈老师,只有电视,经常会看娱乐节目,通过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去模仿学习,后来就喜欢上了舞蹈。直到初中偶然进入河源师范(首届)音乐舞蹈班。
1989年,18岁师范毕业的陈裕红就到了紫金县第一小学当音乐舞蹈老师。后来因为爱人的工作调动,陈裕红一起来到了河源市第二中学当音乐老师。因工作关系,2004年到了文化馆工作,分工安排做财务。讲到工作分工时,陈裕红不由地笑着说:“以前唱歌唱到七,跳舞跳到八,做了财务,以后所有数字都要学会。”
“财务是工作,舞蹈是兼职。”陈裕红说,当时的文化馆只有三四个人。每当上山下乡演出时,她都要身兼数职,不仅要辅导节目,还要充当司机、演员、摄影师、化妆师、搭舞台、布场景、搭音箱等工作。
这是陈裕红8小时以内的工作,8小时以外的工作,正要开始。
8小时外:文艺界的“全职”
自2001年河源市舞蹈家协会成立以来,陈裕红参与河源市重大艺术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策划并带领河源舞协组织承办首届全国街舞大赛,积极推动基层群众文艺的繁荣和发展。通过组织策划国家级、省级舞蹈活动、组织表演培训、创作优秀作品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河源在全国的影响力,为河源与全国搭建起文化艺术的友谊桥梁。
“必须做,克服困难也要做,这是造福后代的大好事情。”10多年来,让陈裕红最自豪的事,便是组织策划实施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项目。该项目是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是一项旨在提升农村学生艺术素养的全国性重要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是为广大农村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以舞蹈素质教育为主要手段的文艺惠民活动。河源市高度重视“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项目,决定把该项目写进市财政预算中,每年拨款3万元。
“我的梦想是在河源每一个角落,都有新农村舞蹈教室,把新农村舞蹈教室开遍每一所学校。”陈裕红语气坚决。
从2011年起,陈裕红担任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河源工作组组长和舞蹈志愿者,负责具体组织策划和实施。10多年来坚持自筹经费,建设舞蹈教室、购买舞蹈教室器材和孩子们的舞蹈服装,她与其他志愿者于每周五来回奔波于10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上,风雨无阻地为孩子们上课,传播艺术技能。
“41间远远不够,但是我会每天努力,每年更努力。”陈裕红介绍,在河源市县区红色革命村、少数民族村共建立了41间“广东省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全省近一半“舞蹈教室”在河源,近3000名山里孩子免费享受到专业舞蹈教师的舞蹈课,圆了舞蹈梦。
对话
“用舞蹈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南方+:如果给多一次选择,是选做老师还是做文艺工作者?
陈裕红:当然是做文艺工作者,起初转行来市文化馆的时候,我是不愿意。因为我非常热爱老师这个行业,我刚过来时,还大哭了一场,我觉得做老师能够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学生,走上专业舞者的道路。
当时,一起读师范的同学跟我说一句话,“其实这工作更适合你。”她说你作为一名老师,你只是培养了学生走上专业的舞蹈道路,但市文化馆的艺术包括了所有艺术,是承担整个河源市的文艺工作。她这话告诉我以后,我瞬间就不哭了。感觉这才是我真正喜欢的工作,我应该是更开心才对。所以我来到文化馆后,迅速投入到文艺工作中。
南方+:20多年来,河源舞协获奖颇丰,哪一个作品最具代表性?
陈裕红:从2001年至今,协会成立已经有20多年,获奖颇多,经常被同事们说成“获奖大户”。其实创作一个作品非常难,作品出来能够参赛也是很难,能拿到省级金奖、拿到国家级金奖,然后还在中央电视台的舞蹈世界演出、比赛,在河源也是史无前例。
如果说最具代表的作品有两个:第一个是舞蹈《致青春》参加全国舞蹈展演获“魅力编导”、“魅力之星”(获得国家级金奖),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舞蹈世界”舞蹈展演获“舞蹈全民星奖”(金奖,河源舞蹈首次登上央视舞台)。
第二个是2021年《我的舞蹈梦》小舞剧,河源市的首个小舞剧,是全国首个以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美育工程的题材编出的舞剧。一举摘取6大奖项,表演银奖、创作铜奖、作品铜奖、最佳主演奖、最佳舞美灯光奖以及最佳服装设计奖。讲述了十年来河源“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美育工程的感人故事。
南方+:近年来,河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市建设,市舞协将如何发力?
陈裕红:首先,持续加强河源市舞蹈家协会的社会影响力,组织策划国家级、省级舞蹈活动、表演培训,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接下来将创作新农村儿童舞剧,以新农村的孩子为主线,每个孩子、家庭、乡村,以点带面地阐述乡村振兴的发展。今年10月将举办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授牌仪式暨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捐赠仪式分享会,通过12年的真实故事以舞蹈的形式去分享给大家。最后,加大力度推动“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项目的建设,让“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遍布河源每个角落。
人物简介:
近五年,陈裕红的作品获省级奖金奖10个以上:《好久唔曾唱山歌》获省第六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弟弟妹妹要来了》获省第十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舞春牛》获省第五届岭南舞蹈大赛作品金奖、表演金奖、编导金奖;《那年印记》获省第四届中老年舞蹈展演作品金奖、表演金奖、创作奖;《追赶太阳的日子》获省第五届少儿舞蹈大赛表演金奖、创作金奖;《春草牧春牛》获省第六届少儿舞蹈大赛金奖;《猫狮少年》获广东省第七届少儿舞蹈大赛金奖。
【策划】缪允东 魏金锋 余笑梅
【撰文】张浩森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